当前位置:笔屋小说网>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> 第347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、点石成金的能力,为什么要停止开拓?(2/3)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347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、点石成金的能力,为什么要停止开拓?(2/3)

章节不对?章节无内容?换源看看: 81中文网
  

  “陛下,此事微臣考虑过,但您说这些年咱们从国外买了多少奴隶呀,人家也没亡国呀。”

  边永表示无奈:“杀一批再来一批,杀得完吗?”

  “尤其世界这么多族群,最好分辨的就是非洲、印度、东南夷,这些人最好分辨,凭多黑就知道了。”

  “而欧罗巴诸族,咱们根本无法分辨出来他们是哪个民族,只是统一的用西洋代替,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。”

  “甚至,在葱岭以西的诸族,也和咱们长得不一样,但和西洋人长得还不一样。”

  “咱们杀了这么多年,您就说说,安南人真的杀光了吗?”

  “老挝?柬埔寨?暹罗?哪个杀光了呀!”

  边永叹息:“微臣甚至在想,若是不杀,全都融合并入大明呢?”

  “可永乐朝就这样做过了,安南不也照样吐出来了吗?”

  “如今,大明屠了安南、老挝、柬埔寨,反而占据了这些地盘。”

  “说来也可笑,大明信奉的儒道,竟无法让大明扩张。”

  边永长叹一声。

  儒家思想是高度集权,高度集权就不允许扩张。

  没有儒家,华夏大地就不会永远打不散,同样的有了儒家,就不会快速扩张。

  “既然没法杀。”

  “朕就在想,能否在民间散布恐西的流言。”

  “让民间和西夷对立,进而阻止他们鸠占鹊巢,摘取大明的胜利果实?”

  “甚至出台排西法案,让西夷在大明寸步难行。”

  根据景泰二十二年的统计,大明有三百万外夷定居。

  而民间有上亿奴隶在活动。

  这就是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。

  朝廷能管束明人,因为能用移民、诛杀威胁他们,但对奴隶却无效,我们都是奴隶了,还怕个屁啊。

  这些年,奴隶反杀主人的案件屡见不鲜,被处死的奴隶也多。

  甚至有大规模屠奴的现象,并对蓄奴进行全方面限制。

  民间铁匠铺最火的就是锁链,给奴隶烙上锁链,一辈子也那不下去的锁链。

  这只会加剧奴隶和明人的仇恨。

  “陛下,您这担忧是不是太远了吧?”边永觉得没必要吧。

  因为混血儿刚成年,正是婚配的时候,若是这条法案现在公布,就会剥离混血儿和明人的血缘关系。

  这些年,中枢是很保护混血儿的,极力宣传称他们就是汉人。

  也正因此这些混血儿是承认自己是汉人的,对皇帝也是很拥护的,民间很多爱国诗歌,都出自他们的口中。

  如果排西法案一公布,那么脆弱的平衡就会被打破,杂种这等污蔑性的词汇又会出现在混血儿身上。

  这是皇帝决不允许的。

  只要父母一方是汉人,那么孩子一定是汉人。

  别忘了,明人和蒙瑶壮回彝苗维各族都是不停通婚的,一旦把血统论公之于众,那么这些人会不会立刻反叛?

  中枢决不许任何分裂言论出现,防的是外夷,不是自己人!

  朱祁钰沉吟:“那些外夷不回自己国家,定居大明干什么?”

  “边永,你没想过这个问题吗?”

  “有家不回,在大明当二等人,图什么呢?”

  边永一愣:“可能是母国有战乱,来到大明躲避战乱吧?”

  “有没有一种可能性,是他们的母国早就灭亡了?”朱祁钰道。

  犹.钛人:你就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。

  边永却道:“那不更好?直接并入大明了。”

  “想得美,朕的大明是明人的乐土,而非野狗的去处!”

  朱祁钰可太知道了,大漂亮国就被某钛族控制了,别看人家没国家,却控制世界。

  这些人流亡一千多年了,还能完整保存民族。

  他们跑来大明,绝对是要在经济方面控制大明,进而实现他们的狗屁复国梦。

  他们极善经商,自然会成为很多贵族的座上宾,自然而然的就定居大明了。

  但他们为了维护血统,是不和外族通婚的,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。

  边永笑道:“陛下,其实行使排西法案没必要,不就三百万人嘛。”

  “微臣有一法子。”

  “中枢可发布法案,不许二等人婚配,不许生子,一旦发现立刻处死,包庇者阉割。”

  卧槽!够绝!

  朱祁钰竟然乐了:“你这个办法好,在我华夏疆土上,明人是一等人,奴隶、外夷、没有户籍的全是二等人,不许婚配,就不许生子。”

  “他们不管抱有什么目的,要么离开大明,要么在大明当绝户。”

  “可他们来容易,想走就不行了。”

  “再加一条,二等人离岸,每人缴纳一百万离岸税。”

  这样就能保证血统的纯粹性了。

  “陛下,可单独成立一个部门,专门收二等人的离岸税。”边永更坏。

  “允!”

  朱祁钰心情大好:“太子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了,朕让地方遴选些秀女进来。”

  “朕打算从苗瑶彝壮臓蒙回朝索各族都挑一个美人出来,还有一个混血儿,一起嫁给太子。”

  “皇子这么多,都挑一个,封侧妃。”

  “你觉得如何?”

  边永翻个白眼,我就担心太子的腰子。

  “哈哈哈,各有风情,太子有福了。”

  老爹受的罪,儿子们也别想逃。

  皇帝都喜欢他们的女孩,权贵自然会跟风,民间自然也会求娶他们的女孩。

  时间一常,就很自然的通婚了,通婚几代之后,就彻底融入成为汉人了。

  边永很清楚,皇子们的正妃是从重臣当中挑的,其中有耿裕的女儿、刘健的女儿、王越的女儿、李瑾的女儿等等。

  太子妃主要从这四家当中挑。

  似乎皇后看上耿裕的女儿,而耿裕的女儿有点看不上太子,觉得太子太笨,她似乎看上了四皇子朱见漭。

  最让边永苦恼的是,他的小女儿也在皇子选妃的序列之中,也早早被接入宫中养着去了。

  皇帝似乎更看重年轻人的意见,强扭的瓜不甜,人家不看对眼,爹妈咋撮合都没用,貌合神离的过日子,都不舒坦。

  听说后宫嫔妃都和皇帝怄气呢,各宫嫔妃都有儿媳妇人选,而皇帝却让他们自己看,而且主要听从女方的意见。

  嫔妃们都疯了,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啊!

  正说着呢,王华进来禀报:“陛下,内阁此事不决,请您决断。”

  边永立刻退下。

  朱祁钰拿起奏疏,微微皱眉,这是范广的上疏,他认为帖木儿汗国正是虚弱的时候,应该趁机进入费尔干纳盆地,撕咬一口肥肉下来。

  杨信也认为,现在是好机会。

  “李贤怎么认为的?”朱祁钰见上面没有内阁的批复,皱眉问。

  “回陛下,首辅难以决策,是以来问您。”王华回禀。

  王华和谢迁,是一榜进士,同榜双壁。

  内阁更看好王华的试卷,想点他为状元,但皇帝却认为谢迁的试卷更务实,就点了谢迁为状元,王华为榜眼。

  谢迁和王华是好基友,历史上王华的状元,是谢迁点的状元,因为王华倒霉,就是考不上,最后走了好友的后门才当上状元。

  而王华有个大名鼎鼎的超级牛人儿子,王守仁。

  王华不是没才华,单纯的倒霉。

  他以秀才身份,在交趾任官三年,得以多考一次举人,是在交趾考的,交趾行的百越卷,所以就考上了。

  又在新益州任职三年,就考中了恩科,和谢迁同榜。

  如今,都在军机处侍从皇帝身边。

  “西域太远了,中枢鞭长莫及,让范广和杨信,根据西域情况,自己决策吧。”

  朱祁钰放下奏疏:“可是李贤觉得不妥?”

  王华跪在地上:“什么都瞒不住陛下,首辅担心伊国公、建昌侯常年掌兵在外,会生出不该有的念头。”

  主要是西域太远了,没有水路沟通。

  所以中枢出现了,不要西扩的声音,扩多少以后吐出来多少,徒费银钱。

  民间这股舆论的声音更大,都认为停止扩张,经营好现在的土地就好了。

  “杨信的女儿和小二十同龄,朕想和杨信做个亲家。”

  “范昇的女儿和老十五同龄,嫁给老十五吧,做正妃吧。”

  朱祁钰明白李贤的意思,就是用皇子联姻,捆绑功勋。

  虽然太祖皇帝多次反对,但这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式,不能不用。

  他挑的两个儿子,都是皇后的儿子,都是嫡子,这样足够安抚两位了吧?

  “陛下圣明。”王华恭维。

  “少来。”

  朱祁钰笑道:“你和谢迁在一部效力,有没有私下吵嘴的时候?”

  王华翻个白眼,您可太八卦了。

  不过,在皇帝身边久了,了解皇帝的脾性,皇帝平时是很宽容的。

  “微臣不如于乔远矣。”王华谦逊道。

  “朕还头一次看见你王德辉这么怂的时候。”

  朱祁钰笑道:“你可知,你的殿试试卷,比谢迁更优秀,阁部重臣都更看好你,是朕强点谢迁当状元,你心里作何想法?”

  想死!

  王华气恼道:“这等家国大事,陛下怎能用来玩笑?”

  “哈哈哈!”

  朱祁钰大笑:“不逗你了,说正事,你对西域怎么看?”

  王华正色道:“微臣以为,西域可开发,但不能完全开发。”

  就是说,要做好随时丢掉的准备。

  把西域作为战略缓冲之地,想法高明。

  “西域确实贫瘠。”

  朱祁钰陷入沉思,他是想把疆域推到里海去的,因为里海沿线,全是能源。

  而且,里海南面是波斯,毗邻中东,能源近在咫尺。

  哪怕有一天大明丢了百越之地,也能靠中东能源存活,仍是天朝上国。

  可是,西边的地形、气候恶劣,又距离中枢太远了。

  就像在西域省,放两个将军,内阁都不放心,担心他们关闭西域要道,起兵叛乱。

  若继续往西,凭现在的生产力是做不到的。

  沙俄能控制远东,那是因为控制的地方都是严寒烂地,华夏根本就不要的烂地,后来才知道那地方有能源。

  而且,有些能源,以技术划分,也得需要两三百年后才能开采。

  沙俄确实有几百年国运,运气是真的爆棚。

  现在,大明看重的疆域可不一样,都是富饶地区,这些地方一定会引起各方觊觎,常年叛乱,统治几百年再开发,那得用多少钱才够用啊。

  以他朱祁钰的强权,尚且无法说服内阁,后世之君呢?

  “王华,你说巴克尔喀什湖就是大明的西疆了吗?朕还想拿到西海呢。”朱祁钰幽幽问。

  王华略微沉吟:“微臣对西域地形了解不多,但西域的贫瘠无法支撑一场动用百万大军的大仗。”

  “而大明占据西域,必然小仗不断,不停从内地增兵,只会让西域更穷,越穷越乱,周而复始,陷入死循环。”

  “微臣倒是觉得,走一步看一步,若能一口吞掉费尔干纳盆地,那么大明在西部就有了一块根据地,再行图谋便是。”

  “倘若吃不下,就请皇子分封出去,占据费尔干纳盆地。”

  分封容易,大明实控难啊。

  朱祁钰斟酌:“分封出去的皇子,会不会侵吞大明疆土呢?”

  这得看后世之君的水平了,水平差,那肯定会被肢解的。

  朱祁钰打下再多疆土,后世之君不行,也守不住的。

  好在肉是烂在锅里的,都是大明的。

  成吉思汗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,蒙古互相打了几百年,最后还有很多国家。

  “罢了,不想太多了。”

  朱祁钰笑道:“云南进献来的茶叶,尝尝。”
本章节尚未完结,共3页当前第2页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-->>>

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