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屋小说网>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> 第320章 招降倭寇,攻打柬埔寨(3/3)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320章 招降倭寇,攻打柬埔寨(3/3)

章节不对?章节无内容?换源看看: 81中文网
  

  “还得妥善安置。”

  “所以朕着急招降倭寇,如今倭寇已降,东南沿海靖矣。”

  “就得尽快移民过去。”

  “时间紧任务重。”

  郭登无奈:“那不能移去贵州吗?”

  “移完之后,江南还剩下1500万人啊,你觉得江南能容纳这么多人吗?”

  起码还得移走500万啊。

  这些人就得去填充云贵,而以江南的造娃能力,二十年后,人口又会井喷。

  “定襄伯,陛下问的是我们能不能平柬,你只说能与不能便是,说这些干什么?”

  欧信跪伏在地:“臣愿任总兵官,年底之前平柬。”

  “先起来。”

  朱祁钰道:“你三人,谁也不服谁,让谁当总兵官,尔等都不会服气。”

  “不如给你三人,一人五万人,都当总兵官,三路并进,除夕之时,谁的战功高,下次灭老之战,谁就担任总兵官。”

  “如何?”

  郭登三人拜服在地:“全凭陛下吩咐。”

  欧信心中不平,他以为自己的能力比他们两个强。

  “柬埔寨打完,还有老挝,还有暹罗,还有满刺加,还有两缅,还有吕宋、渤泥,东面、西面还都有战争,你们急什么?”

  “这一战,事出突然。”

  “朕给你们尽情展示才华的机会,但切记,不许互相攻伐,彼此抢功,一经发现,立刻处斩,不论功过,皆杀!”

  朱祁钰语气渐厉。

  “臣等谨遵圣命!”三人磕头。

  “都起来。”

  朱祁钰继续道:“尔等立刻准备,船到就先出发,朕的手谕会随你们船送到朱英手里,朱英会配合尔等。”

  “朕已经令王越、陶成征召朝鲜军和贵州军了,朝鲜军三万,贵州军一万,到时候给你们补充进去。”

  “交趾的紫电军,也可随尔等入柬。”

  “但是,紫电军出征,夏埙可就要算战功了,尔等要考虑清楚。”

  “李震,虎豹军留下,骑兵在山地里,用途没步兵大,你从欧信手里的广西军中挑人。”

  李震脸色一苦,用欧信的嫡系,那么欧信岂不先天占据优势?

  欧信一听,脸上露出笑容:“请陛下允准,微臣妾室段思娥参战。”

  “允。”

  朱祁钰看了眼郭登和李震:“尔等的心腹也可带着。”

  “战争开始,尔等可为获胜,不计任何代价。”

  “朕允尔等屠城、收买、招降,皆可!”

  “朕只要胜利!”

  “但明军,切莫损失过大,记住了?”

  “臣等谨遵圣上教诲!”三人磕头。

  虎豹军则暂时交给李瑾代管。

  主要是皇帝舍不得虎豹军扔到战场上去消耗,这场战争匆匆,损失怕是不小的。

  “军粮不必担心,会由朱英转运。”

  “这次战争匆匆,没有充足的准备,万一军粮不济,朕允许你们就地取粮,用一切办法活命。”

  “战场上,切莫抱怨,切莫因为争功而互相不救,彼此配合,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效果。”

  “还有一点,朕要嘱咐你们,在他国征战,切莫相信任何人。”

  “参战军,此战赏赐翻倍,而战场上所掠,中枢一文不取,皆归兵卒所有,战后就留在柬埔寨驻军,可选择退伍或留伍。”

  朱祁钰叮嘱一番。

  三人回到大营,立刻分配兵卒,进行短暂集训,并鼓舞士气。

  准备船支到达,立刻入交。

  还是不走海路,走水路入交。

  战争的消息传入内阁。

  “不得不开战啊。”姚夔凝眉。

  “那也不能这么急啊,所有准备都没有,忽然就打,万一败了呢?”王复觉得太急了。

  “没办法啊,江南隐户太多了,不移走,万一发生饥荒,陛下安危谁来保证?”姚夔认真道。

  耿九畴摆摆手:“陛下已经决定了,不必讨论这些了,该讨论如何提供足够的军械。”

  “圣旨里不是说了吗?动用兀良哈仓库里的军械。”

  耿九畴翻个白眼:“征兀良哈是骑军,打造的军械都是骑军所用,步军怎么用啊?还有,棉衣是最多的,南方热得要命,也用不上啊。”

  “那怎么办?”

  “先调枪械吧,枪械充足,比其他什么都有用。”

  耿九畴道:“再多调一批新炸弹过去,重炮最难搬运,从湖北调重炮过去。”

  武汉已经成为中部的军械生产基地。

  “京师不够,从武汉再调一批。”

  姚夔思考半晌:“辅兵从哪征召呢?运粮的民夫,如何征召?”

  “用什么民夫啊,就地取粮吧。”

  耿九畴道:“十五万大军,起码需要五十万民夫转运粮食,去哪找些人去交趾啊?去了交趾,估计粮食都未必够吃,民夫吃不饱,反而是问题。”

  “柬埔寨富庶,就地取粮即可。”

  “而且,柬埔寨王朝摇摇欲坠,只要打得够快,柬埔寨旦夕可定。”

  大明和柬埔寨往来贸易很久了,基本掌握了柬埔寨地形。

  消息传入于谦家中。

  于谦盯着地图看了很久:“康儿,替为父给陛下上疏,告知陛下,柬埔寨战争,不在边地,在于王都,只要攻克了王都,柬埔寨就可传檄而定。”

  “只要我明军不屠城,柬埔寨平定很容易的。”

  “请陛下转告郭登、李震、欧信三人,多用骑兵,放弃步兵,快速切入柬埔寨,兵临王都,用最快的速度把都城攻破,此战可定。”

  “然后兵分三路,取柬埔寨各地。”

  “一定要快!”

  于谦认为应该打闪电战。

  “父亲,若不屠城,我明人去了柬埔寨,岂不和土人混居?”于康讶异。

  于谦看了他一眼,天下人似乎被陛下带歪了。

  从于康轻蔑的眼神就看得出来,他压根就没把柬埔寨人当成人。

  “先拿下地,再慢慢犁清,省得一座一座城池打,一年都未必打得下来。”

  于谦道:“只要我军够快,拿下王都,传檄而定,再发给移民者武器,强令所有柬人为奴,便可以了。”

  很多奏疏送到南京。

  朱祁钰收到了翻译过来的印度医书,送到谈允贤宫中去,谈允贤欣喜若狂,开始研读医书。

  他又准备诏见准备移民的江南百姓。

  各城百姓都选几个德高望重的,召集到皇宫里,他要跟他们说说话。

  京师送来整整四百多道奏疏。

  朱祁钰看得头晕脑胀,让他欣喜的是,无人上疏请他终止战争,而是为战争出主意。

  “思想观念转变的也挺快嘛。”朱祁钰沾沾自喜。

  冯孝翻个白眼,那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吗?

  江南是个火药桶啊,天下人都怕把您炸死在这,当然支持拿下柬埔寨了。

  郭登三将已经启程了,从江南带走了九万人。

  预计十五天内到达南柯府。

  若走海路的话,也就五六天时间。

  正看着呢,胡濙求见。

  “陛下,倭寇已经向宝州府陆陆续续迁移了。”

  胡濙道:“老臣以为,可先移民入宝州府。”

  “让胡豅去做吧。”

  朱祁钰道:“调项忠回来,朕有事交代他。”

  “陛下是想让项忠出使倭国,从倭国购买青壮?”

  “什么都瞒不住老太傅啊。”

  朱祁钰放下奏章:“倭国青壮能征善战,其国又在打仗,不如去征召一批人,为朕平定中南。”

  “中南这个词汇,没法形容交趾,换个词儿吧。”

  胡濙翻个白眼,中南这个词,是您说出来的,谁知道啥意思啊。

  关键那个位置,也不是什么中南半岛啊?

  “叫极南如何?”

  朱祁钰觉得难听:“长江以南是南方,红河以南呢?”

  “陛下,不如叫百越吧,当地人正是百越后裔,叫百越正好。”胡濙道。

  “那得挑个地方,简称是越啊。”

  朱祁钰语气轻松。

  他对郭登三将是有信心的,何况朝臣出谋划策,上下一心,拿下柬埔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。

  “以后就叫百越吧。”

  “等柬埔寨打下来,朕打算叫益州。”

  取自大汉十三州的益州,交益之地,相得益彰啊。

  “陛下不想用柬埔寨?”

  “太难听了,寨子的名字?让阁部挑个好名字出来,用华夏古名,简称用益,再催促起名局,名字快点定下来。”

  朱祁钰道:“对了,朕打算诏见移民代表,交代交代他们。”

  “陛下,此时不宜节外生枝,江南之地并不安全呀。”胡濙劝阻。

  你这转换的真快。

  那就不见了吧。

  胡濙却跪在地上:“陛下,老臣虽站在士绅那边,却从未有害君之意,只是劝阻陛下,切莫着急罢了。”

  朱祁钰摆摆手,不听他解释:“朕都懂。”

  你不懂!

  可皇帝不让他说呀。

  胡濙郁郁。

  “等拿下老柬两国,交趾的区划也得改一改,交趾太长了,不适合治理。”

  正说着呢。

  何乔新将准备移民的人数,重新统计了一遍,送到乾清宫来。

  见皇帝在议事,他递交给太监后,就要退出去。

  “一起议一议。”

  朱祁钰挽留,打开移民人数,还剩1240万人。

  浙江移入福建120万人。

  浙江移入琼州府27万人。

  江苏依宝州府30万人。

  安徽移入贵州21万人。

  安徽又移入两广47万人。

  安徽移入湖南76万人。

  南直隶移入桂南41万人。

  这是景泰十一年,移出去的人数。

  “还有哪里能安置?”朱祁钰看向何乔新。

  “臣以为可安置云南一批。”

  朱祁钰摆摆手,云南还是先不动为妙。

  南方人口已经很多了,不能再移了,再移的话过几年人口暴增,还得往外安置。

  “老太傅,您觉得吕宋如何?”朱祁钰问。

  “陛下,贪多嚼不烂啊。”胡濙劝阻皇帝,先盯着柬埔寨得了。

  只能往交趾移。

  其实交趾人也够多的了,算上奴隶,已经超过三百万人了。

  明人已经超过二百万了!

  广西军能生啊。

  安南人口也就三百多万,加上占城人口,也就五百万人。

  而皇帝还要移过去1200万人啊。

  这么多人就吃饭,就是个大问题。

  “只要水师巡弋各属国,勒令其进献粮食,倒可以缓解交趾粮食危机。”

  胡濙真的发狠了。

  人就得用鞭子抽才会往前走,否则就会躺平的。

  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